(通讯员 刘彦娇)4月25日,武汉林待秋梧桐湖学校百余名师生走进校园,与学院和刘光鼎党支部联合开展以“传承科学家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为主题的科普教育与招生宣传活动。活动有科普讲座、实践拓展和座谈交流三个板块组成,带领青少年沉浸式感受地球物理学科魅力,培养提升同学们学习兴趣和能力,探索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创新联动模式,为青少年搭建了解学科前沿、走近科学实践、传承科学家精神的育人平台。
科普教育:探秘地球物理,点燃科学热情
下午14:30,物探楼222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在学院高凌峰老师的主持下,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正式开启。学院闫相相教授以《解码太阳与地球的对话》为题,用生动的影像与通俗的语言,揭开太阳耀斑、极光等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唐启家教授则在《掌握地球的脉动》讲座中,以地震预警、地磁监测等案例,阐释固体地球物理学如何“聆听”地球的心跳。“科学不仅是书本知识,更是守护生命的力量。”一位学生在听完讲座后感慨。
实践拓展:走近科技实践,感悟科学魅力
下午15:30,科普讲座结束后,师生们分组参与地震、重力、地磁、空间四个科普实践小组,在学院李媛媛、闫相相等教师的带领下来到物探楼后地球物理室外实验场。老师们介绍了无人机航磁的原理,指导学生实地操作重力仪、磁力仪、地震仪和望远镜使用,进行重力测量、磁场测量、地震波观测和空间探测,模拟野外数据采集,开展了激发地震波小实验,并分享了老师野外工作经历和亲近美丽自然环境、山河冰川的小故事,让同学们切实感悟科学魅力。“原来科学家的工作这么酷!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精确。”一名学生兴奋地说道。
座谈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共话努力方向
当日下午,双方教师代表齐聚物探楼219会议室展开深度对话。学院党委书记马彦周致欢迎辞,详细介绍了学校发展、学科专业、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和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情况,并强调“高校与基础教育的衔接是科学家精神传承的重要纽带”,希望通过资源共享构建大学高中育人联动。武汉林待秋梧桐湖学校副校长梁巍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特色和学生培养情况。学校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崔鹏解读了最新招生政策、学校本科专业,校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主任殷茵分享了高校科普平台建设与活动开展经验。互动环节中,武汉林待秋梧桐湖学校各学科负责人与学院老师围绕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和素质能力提升展开讨论。
活动尾声,双方师生在物探楼前合影留念。地空学院唐启家老师表示:“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热情,我们更加坚信科普教育的意义,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学火种的播撒。”一名参与活动的学生坦言:“这次经历让我发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过去感觉特别高大上的很多地球现象原来与生活和环境十分息息相关,未来我也想成为用科技改变世界的人!”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校际合作,更为青少年搭建了走近科学、实践科学的桥梁。未来,学院将持续打造“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品牌,持续深化校际联动,通过多元化的科普实践,培育更多新时代地球物理学科研人才。